金年会

金年会門戶網站
首頁

非遺啟智 化潤心田——金年会文學與傳媒學院傳承“非遺”文化活動側記

2022年04月07日      來源: 文傳學院       關注 :

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将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産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學校授課。

剪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含濃厚的鄉俗鄉情和曆史底蘊。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充分利用大學特長生這一教學資源,金年会文學與傳媒學院緊緊圍繞文化建設,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活動,通過在校内開設流動課堂,加強非物質文化交流與傳播,讓“非遺”活躍在大學校園,實現從“非遺進校園”到“非遺在校園”的有效落實。

非遺耳聞·班裡來了個非遺傳承者


1300B

聽說有非遺課堂,但走進教室的卻是自家學長,為了讓“非遺”更加年輕化,更具感染力,金年会文學與傳媒學院秘書學專業2019級學生、西安市非遺保護協會會員、青年剪紙藝術創作者梁少華深入課堂教授學生剪紙知識及技巧,探索非遺的無限可能。

新學年開學第一個月,文傳學院老師了解到新生裡有個剪紙愛好者且頗具影響力,學院就積極支持,在學校為梁少華組織舉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剪紙展,共展出40餘件剪紙作品,展現了共和國領袖的風采,歌頌了共産黨的豐功偉績。此基礎上,文傳學院還支持梁少華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成立了“秦風易俗剪藝工作室”,給學生搭建平台。始于流行,忠于匠心,讓梁少華在交流傳授剪紙技藝過程中不斷思考,開啟了他的剪紙教學之路。

眼裡有光,心存夢想。21歲的梁少華,用手中的剪刀給出了最好的诠釋。一尺紅紙,剪刻雕裁,在他的手裡變幻出萬千世界。從小學第一次拿起尚大的剪刀至今,梁少華學習剪紙已數十年。十年磨劍,窗下雕鍛,這是新時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傳承。精湛的技藝背後,是潛心學習,是受到質疑後仍然不忘初心,是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堅持。

其先後入選陝西教育系統“我身邊的好典型”2020年第二季度人物、榮獲全國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非遺傳承踐行優秀個人”。

非遺目見·留住的最好方法是傳承

131AE

針對梁少華進校以後顯露出在剪紙藝術方面的造詣,院系一邊協助其舉辦個人剪紙展,增強其藝術方面的自信心,一方面積極強化對他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鼓勵他組建團隊,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剪紙,申報創業項目,嘗試走自主創業之路。于是,在學校的宣傳鼓勵下,他積極投身于大衆創新、萬衆創業的潮流。同時,學院利用現有資源,給他以現在展示的空間,他的工作室目前入駐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園,項目成果顯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居家期間,梁少華積極宣傳抗疫知識,改編創作歌頌逆行者主題歌曲,被多方點贊轉發。在他的帶領下,剪紙工作室的成員參與創作了系列通俗易懂的抗疫剪紙作品,宣傳防疫知識,鼓勵同學們在投身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展現當代青年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擔當。

此外,他還為國家文保單位創作主題剪紙,用戲曲和剪紙宣傳疫情防控。他錄制多期剪紙微課堂,為居家的師生及漢陰縣部分鄉村農民線上普及剪紙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由他原創的作品在《非遺戰“疫”》公益作品征集活動中被授予“最佳作品獎”。他還第一時間參與“傳習剪紙藝術 助力脫貧攻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地傳播剪紙文化。

2021年9月15日,由金年会圖書館主辦,秦風易俗剪藝工作室在梁少華的帶動下和大學生讀者協會聯合舉辦了一個“年輕的非遺”剪紙主題活動,别開生面的剪紙展覽在學生中廣受歡迎,反響熱烈。這讓梁少華深受鼓舞,萌生了進一步在大學校園推廣傳播剪紙藝術的大膽想法。随後開展的剪紙主題講座,梁少華不僅全面介紹了剪紙的起源、曆史沿革、分類、基本紋樣以及剪紙中蘊含的民間智慧,還現場示範剪紙的基本技法,讓現場的同學們動手嘗試剪制作品,并相互交流感受。輕松自然的全面講解,熱烈互動的現場氛圍,使梁少華再一次感受到“非遺”的青年力量。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學生對非遺傳承人“年紀大”“傳統”的刻闆印象。

梁少華憑借前兩場講座的成功經驗信心大增,文傳學院适時提出了讓他做“非遺在校園”系列講座的大膽設想,鼓勵他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和紙去感染更多的年輕大學生。在文傳學院的大力支持與策劃聯絡下,2021—2022學年,梁少華在全校各二級學院先後開辦了13場“非遺”大課,共有1000餘名學生到場聆聽,參與剪紙互動。他的講座,不僅為同學們展示了非遺文化的時代風貌,創建了特色課堂,也成為了一種形式新穎、生動有趣、增進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非遺足踐·讓非遺傳播路徑年輕化

13E02

2018年,梁少華加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在協會的學習中,他逐漸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和義務。“年輕人選擇非遺,是必要的和必須的,雖然手藝傳到90後甚或00後手裡,一些做法可能在老一輩眼裡有些‘離經叛道’,但創新不應被忽視,待突破瓶頸很多,還需繼續努力,方對得起傳承二字。”梁少華說。剪紙十年,他因此高度近視,患上了頸椎疾病,但為了傳承這項民間藝術精粹,他願意承受工作中的艱辛。

“對于傳統的東西,一方面要繼承,最主要的還是要創新,現在是年輕人的時代,守正創新,守正容易,創新也容易,但守正創新不容易,我們在創新的時候,還是要貼合年輕人的時代。”梁少華首先從自己創作的作品方面入手,将自己已經創作娴熟的傳統形象轉變為年輕人喜歡的新式剪紙,讓年輕人在感興趣的形象上接觸剪紙,接受非遺。他為講座所起的名字叫《年輕的非遺》,“我覺得用我們年輕人的觀點去傳播非遺,讓大家看到非遺不一樣的一面”,精心的構思,讓年輕人在感興趣的形象上接觸剪紙,接受非遺。

“上課發剪紙材料的時候,準備的紙張到互動環節根本就不夠,同學們積極性很高。”漢語言專業的劉瑞麗說:“在自己動手剪的過程中才發現,剪紙活動是一項特别需要耐心的活動,急不得也急不來,寒假在家裡的時候,我自己也獨立嘗試的剪了一隻小老虎,但是剪的并不是很成功。我覺得剪紙這門藝術要代代相傳的話,就更需要我們這些青年參與進來,了解更多的剪紙知識,實際動手拿起剪刀剪一剪。”“聽了剪紙講座,我的感觸很多,原來所有的人物也可以通過剪紙的形式來展現,這種形式并不粗糙,反而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歡彩色剪紙,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神秘,剪刀下的一切事物都變得形象生動。”2021級小學教育專業的李小芸本身專業就會學到手工制作,因此對該課程格外有興趣。“雖不能每場講座都參與,但在我感受的過程中,主講人的嚴謹耐心,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以及他對傳統非遺文化的一種執着與追求,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的年輕人受用。”2020級小學教育專業的文楊如是說。講座中,男生們也都不甘示弱地操起剪刀,跟随者梁少華的講解細心地完成每個步驟。來自2018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吳佳濤稱:“本身對于剪紙和秦腔,我都不太感興趣,因為從未接觸過,但是聽了講座收獲很大,不僅知道了剪紙的曆史,分類,風格,還在近距離接觸中對這門藝術有了一個較為深刻的感覺,剪紙藝術的精美會永遠令我銘記!”

非遺手辨·方寸世界增強文化自信

13618

2021年底,西安新冠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梁少華在認真思索後,結合自己喜愛的秦腔藝術和剪紙藝術,創作了一個傳統與現代各半邊臉的藝術形象。“因為我也喜歡秦腔,疫情期間看到秦腔演員脫下戲裝穿上防護服在做志願者,我心裡就很感動,于是就有了半張臉是傳統戲裝,半邊臉是現代樣式的志願者形象。原本是托塔李天王拿着寶塔,我在創作時就将寶塔換成了我們西安的大雁塔。”在創作的同時,梁少華還自己設計了口罩版式,找人定做後,自己出資購買,先後捐贈給長安大學和本校疫情防控崗。2022年3月,在關注到自己家鄉的疫情後,他又用自己擅長的剪紙創作作品《雄雞一唱疫必去》,用文藝力量展現個人擔當。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刀之所至,镂月裁雲,方寸之間盡覽乾坤山河。“剪紙帶給我的是發自内心的享受和開心,我自己把剪紙叫做小眼界裡的大世界。”在高校中傳播剪紙文化,不僅僅使大學生了解剪紙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更長遠的意義在于,通過一部分熱愛傳統剪紙文化的青年的口耳相傳,能夠激發更多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對于剪紙文化的理解與喜愛。

非遺展望·特色課堂促進全面發展

17E8A

作為民俗生活載體的中國民間剪紙,以功能上的實用性、生動悅目的裝飾性和高度的寫意性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蘊涵了豐富的中國傳統造型符号,以特有的美學意蘊反映了傳統社會民間藝人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才能,剪紙的創制更在深層次上反映了中國傳統的造物觀和設計文化理念,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質。

另外,剪紙引導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幫助青年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适應青年美育的發展需求、助推青年對“天人合一”精神的領悟,“漢語熱”也為剪紙教學提供了契機,可見剪紙藝術高校傳承具有合規律性。高校開展剪紙教學應該注重興趣是向導,文化是根基。

創建特色課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需要,也是促進學校個性發展的需要。實踐證明,在創建特色方面,每一所學校都有潛在的資源,每一所學校都可以發展成為具有某一特色的學校。民俗文化是我國文化之源,陝西省作為中國曆史最悠久的地區,擁有着很多寶貴的民俗文化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利用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開展特色課堂創建,不失為一條新途徑。

素剪起,千千心緒繞縷金。素剪落,萬萬世俗凝薄紙。保護非遺,傳承非遺,不是僅對古老文化的簡單複刻和拷貝,而是要把蘊含其中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基因,化為面向未來的強大動力。


上一條:點贊!在秦巴大地“剝繭抽絲”的神仙眷侶……——訪我校桑蠶重點實驗室伉俪教師彭雲武、楚渠

下一條:後浪的我們:攜筆從戎,披榮逐夢——訪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退伍返校大學生群體

關閉

金年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0

京ICP備17044199号-1    地址:中國 陝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郵編:895165195

總訪問量:位訪問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抖音
XML 地圖